您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河源应抢抓机遇 抢占5G产业发展制高点
时间:2019-11-06来源:

    今年6月,国家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5G商用元年。5G终端作为5G应用的关键平台和控制中心,新计算、新存储、新显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集大成者,必将成为5G产业发展的关健核心。对此,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和通信产业报编写了《5G终端产业白皮书(2019年)》,该书总结了5G终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若干措施建议,为我国5G终端产业发展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支撑材料。

  近年来,河源在珠江东岸新的电子信息集聚区辐射带影响下,吸引了以手机为主的中兴通讯、西可通信、美晨通讯、沃特沃德、溢旭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配套落户,形成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19年1月被评为“中国首批电子信息行业重点推介产业园区”。在新的5G时代,河源该如何抓住机遇,战略布局应对即将到来的5G浪潮,一些专家给出了意见建议。

  《5G终端产业白皮书(2019年)》解读

  公式 5G终端首批旗舰产品已形成规模量产

  2019年5G终端产品相继推出,首批次产品已形成规模量产,华为、三星、小米、OPPO等知名厂商相继发布量产5G手机。截至2019年9月,我国共发布18款5G手机,出货量达到78.7万部。虽然5G手机出货量占比不到手机总体市场的1%,但随着各大运营商5G网络的逐步完善和首批5G手机所培养的用户初步认知,5G手机预计在2020年将有较快增长,据IDC预测,2020年5G手机出货量将达到智能手机出货量的89%,出货量为1.235亿部。 Canalys预测2023年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占到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0%以上,首超4G。其中,中国将占据5G智能手机出货总量的34%,北美占19%,亚太其他地区占17%。

  基于5G终端的行业应用逐步落地

  行业级终端是5G与垂直行业融合的重要切入点。随着5G网络设备建设的逐渐完善,5G终端业务开始向各垂直产业延伸拓展。随着面向eMBB场景的消费级5G终端的逐渐落地,面向 URLLC和mMTC两大场景的行业级终端应用开始呈现,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多种行业行实现落地。5G网络超大带宽和超可靠低时延特性使其在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和远程救援等医疗领域得到应用,能够支持远程高清会诊和医学影像数据的实时共享,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指导效率,降低患者就医成本,缓解偏远地区医疗设施不完备的压力;5G网络超大带宽助力实时远程教育成为现实,为促进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切实解决方案;5G网络连接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视频云平台以及指挥调度平台,为智慧城市构建起智能城市感知系统和决策系统。5G+北斗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与导航,实现毫秒级时延和厘米级定位,同时车与车之间的快速双向通信使得行车路线规划更加合理和智能。

  中国企业有望切入中高端射频芯片领域

  随着5G终端市场的大规模爆发,5G射频芯片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据数据预测,全球射频芯片市场年复合成长率将高达14%,预计2023年将超过350亿美元,其中5G射频芯片关键器件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市场占比超过80%,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射频芯片市场主要有美国 Broadcom、Skyworks、 Corvo以及日本 Murata企业占据,市场份额合计约97%,形成市场垄断局面;相比之下,我国在射频芯片领域布局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射频芯片关键细分环节中,由SAW滤波器和BAW滤波器组成的滤波器市场是射频关键元器件第一大市场。在国外射频器件长期专利壁垒条件下,目前我国射频芯片领域企业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射频器件。在我国大力发展关键芯片多项政策推力下,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卓胜微、中兴微电子等我国企业有望切入中高端射频芯片领域。

  物联网操作系统将是5G应用终端侧不可或缺的一环

  新形态5G智能终端初始布局,iOS和安卓操作系统分割市场的格局在5G时代初期将难以打破。根据最新统计,物联网操作系统将是5G应用终端侧不可或缺的一环,2018年以来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发展迅猛,国内物联网市场容量已经超过万亿规模,随着5G大规模商用布局推进,5G将推动物联网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大。5G终端侧物联网操作系统作为物联网产业链重要一环,直接对接底层物联网设备,是构建整个物联网生态的关键。目前,华为、谷歌、三星、腾讯、阿里等国际知名企业均在物联网操作系统领域展开积极布局,打造连接多终端的物联网生态,旨在打破初期以来的 安卓操作系统和iOS系统的双寡头垄断局面。

  应积极推进5G产业生态体系构建

  为促进5G终端产业链上下协同,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鼓励5G终端企业通过产业联盟、参股合资、长期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产业交流合作,构建开放融合、软硬协同的产业生态。二是依托国内5G相关产业建设差异化场景,支持5G终端整机企业发挥优势,采用市场化手段带动底层核心器件企业发展。三是采取政策扶持、产业并购、资本牵引等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强化横向和纵向一体化发展,打造凝聚上下游的平台型生态体系,推进5G终端产业协同共赢。

  ■专家把脉5G时代河源新机遇

  5G时代到来,对电子信息行业无疑是巨大的技术变革。作为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全国电子信息行业重点推介园区,河源及高新区的手机电子信息行业应该如何把握机遇,搭上5G时代的发展快车?行业大咖来把脉支招。

  丁未:河源应适当引入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企业

  评审专家、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丁未表示,5G终端有着庞大的潜在用户群,5G资费价格也有迅速下降的空间,这都为5G终端厂商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推动着5G终端产业走向成熟。

  但是也应看到,5G并非是4G+1G,而是一张全新的网络,对5G终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厂商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创新,同时也要求产业链一同协作,共同推进满足用户不断增长需求的5G终端创新产品落地。

  因此,对于终端厂商而言,5G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在智能手机产业方面,河源已经形成了一条包括模具、耳机、马达、摄像头、背光源、喷涂、铸塑、组装、整机等在内的200多家企业的完整生态链,但是多处于终端产业链中下游,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因此对于河源手机产业而言,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与此同时,还应依靠大湾区产业协作优势,适当引入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企业,增强自身抗风险的力度,保持河源产业生态的健康持续发展。

  李珂:河源要做大做强手机产业链

  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表示,随着5G的商用,中国市场将会为手机市场和手机芯片市场带来新的动力。当前,我国5G芯片仍存在在设计、制造、封测以及装备材料配套等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性不足,国内芯片缺乏与软件、整机设备、系统应用、测试仪器仪表等产业生态环节的紧密互动。因此,在5G爆发前应重点关注产业链上下游设计、制造、封测、材料等环节的黄金迭代机会,切入赛道。随着5G牌照发放、商用套餐推出,也将带动智能手机市场的新一轮增长,为手机芯片市场注入新活力。

  李珂指出,在市场的驱动下,新技术将继续加快变革创新,制造业格局的变化和摩尔定律物理极限的逼近,也让更多企业和产品结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希望河源能够把手机产业生态链做大做强,让我国领先设计企业共享集成电路代工技术进步红利,逐步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专家谈5G新趋势

  王鑫:

  目前推出的5G手机还只是过渡性产品

  评审专家、中国联通研究院高级标准专家、GSMATSG(终端)组副主席王鑫表示,对于今年手机市场而言,目前推出的5G手机大多是“前菜”性质的过渡产品。这主要是由目前的5G手机只支持5G NSA(非独立组网)所造成。从明年1月1日开始,国家明确要求5G手机必须支持SA(独立组网),因此手机厂商明年如果还发布此类型手机,意味着将无法入库和上市。

  对于手机产业链而言,推出5G手机还将面临几大挑战。王鑫指出,5G手机的天线、发热控制和功耗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为了解决5G手机能耗问题,手机厂商除了增加电池容量之外,均开发了快充技术,但是这仅仅是权宜之计。

  时光:

  智能硬件将在5G终端产业中

  扮演更重要角色

  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重大项目负责人时光表示,手机产业是高度集成创新的产业,每一款亮丽手机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又一个芯片、模组、器件的支撑。手机产业竞争,在品牌之外,就是产业链能力的比拼,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手机产业,中国解决方案紧抓5G设计机遇,砥砺前行,在处理器、摄像头、屏幕、安全、关键器件等多个领域取得创新突破。随着5G与AI应用的深入,我国终端解决方案将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

  万物互联时代,智能硬件将在终端产业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过去一年,我国智能硬件产品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在自主创新与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并在产品形态、外观设计以及应用开发水平方面极大提升,随着5G的到来和AI技术的持续进步,中国智能硬件的产业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前景更令人期待。

  宋彤:

  手机创新设计将助推5G普及

  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宋彤表示,如今的中国手机产业完全摆脱跟踪、模仿的阶段,成长为品牌聚集、设计创新、生态强大的引领者。站在5G风口,人们正在迎来更智能的世界,在全新的智能时空中,终端产业正在面临最伟大的变革时刻。2019中国手机创新周将与手机产业链一起,共同见证涵盖手机设计、芯片器件,到配套方案,到整机生产、应用开发等环节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变革。

  中国手机业者稳健抢跑,率先推出诸多5G手机,成为今年手机设计最大亮点。同时,一大批聚焦用户核心体验的创新设计也不断涌现。相信随着中国手机业界的努力和5G手机的成熟,中国手机设计将进一步助推中国乃至全球的5G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