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农村部近日确定,作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年,我国将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
所谓高标准农田,是田成方、木成林,交通方便,灌溉设施好,土壤肥力高,土地比较平整,便于机械化大面积生产的农田。据悉,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设施完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新增的高标准农田将重点安排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目前,我国已经累计将6.4亿亩中低产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三成多。评估显示,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耕地质量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左右,节水24.3%,节电30.8%,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减少13.8%和19.1%,平均每亩可带动农民增收近500元,提升率为56.4%。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只要管护得当,基础设施可以有效运转15年以上。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扩大高标准农田面积,对于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稳定优化粮食产能具有重要意义。推广高标准农田,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土地经营规模大的农户,其生产成本更低、更容易采用环境友好的生产技术,也更容易通过合作社农业产业链增加收入。高标准农田的推广,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农业经济运行机制,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传喜认为,高标准农田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一致。推广高标准农田,为有计划地规划和调整粮食生产结构提供了基础,有助于将小农户与大市场相连,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